市人社局優化人社服務織密民生保障網 | ||||
|
||||
實現養老保險待遇連續17年上調,減少失業保險費1.2億元惠及全市2.2萬家企業,發放穩崗補貼5712萬元惠及13048家企業……2022年,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圍繞“服務發展,改善民生”工作主線,優化人社服務織密民生保障網,建成瑞安首家“零工驛站”,開辟“驕傲藍”就業助富新模式,全力打響“瑞有安業”共富品牌;不斷完善人社惠企政策體系,出臺一系列“降緩返補提擴”政策、優化服務措施,幫助企業渡過難關、蓄力發展,助力我市經濟高質量發展。 實現養老保險待遇連續17年上調 搭建“政策+平臺+幫扶”穩就業體系 今年3月,“驕傲藍”項目正式實施,該項目立足我市產業基礎與南部縣人力資源優勢,針對東西部協作工作中的南部縣發展難點,通過職業技術學校培養、職業技能提升培訓等方式,為兩地培養一批汽摩配產業高技能技術人才、精英藍領,幫助當地群眾有崗可上、有業可創,讓山海攜手推動兩地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。據悉,首批來自南部縣的37位學生今年已在瑞立中等職業技術學校就讀。 靈活就業人員是共同富裕中“提低”的一個目標群體。11月1日,我市首家“零工驛站”在市職業介紹中心掛牌,為靈活就業群體提供一個“放心用工、安心就業、方便群眾”的純公益用工務工平臺。市人力社保局創新“黨建+零工驛站”模式,為零工開展訂單式培訓,增強致富本領,并針對零工群體維權渠道窄、抗風險能力不足等痛點難點問題,打造源頭防范、投訴咨詢、快速調裁維權通道。 “零工驛站”的建成,開辟了市人力社保局“驕傲藍”就業助富新模式,全力打響“瑞有安業”共富品牌,搭建“政策+平臺+幫扶”穩就業體系。截至12月20日,我市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3500人,城鎮失業登記率降至2.01%,處于全省較低水平。 此外,該局啟動企業職工社保擴面五年行動。健全“老有所養”社會保障體系,建立了部門聯動、鎮街協同、數據支撐的社保征繳擴面長效機制。截至12月20日,我市企業職工養老保險凈增17895人,實現養老保險待遇連續17年上調。 2.2萬家企業減免失業保險費1.2億元 “降緩返補提擴”兌現惠企政策紅利 今年,市人力社保局出臺系列政策、優化服務措施,“真金白銀”兌現惠企政策紅利,打出“降緩返補提擴”助企紓困“組合拳”。 “降”,繼續實施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。4月30日,我市在階段性降低失業保險費率政策到期后,將該項政策延續實施1年。截至12月,降費政策少征失業保險費1.2億元,惠及2.2萬家參保單位。 “緩”,開展社保費緩繳政策。餐飲、零售、旅游、民航、公路水陸鐵路運輸等5個特困行業企業和其他國家規定的農副食品加工業等17個擴圍行業困難企業和受疫情影響嚴重地區的中小微企業,可申請緩繳養老、失業、工傷三項社保費的單位應繳納部分。截至12月20日,累計緩繳社保費2597.57萬元,惠及企業75家。 “返”,全面開展失業保險穩崗返還政策。本年度穩崗補貼再次提高了返還比例,對中小微企業返還比例由60%提高至90%,大型企業返還比例由30%提高至50%。進一步放寬申報時限,不再采取集中申報的形式,申報期延續到2022年12月31日。截至12月20日,發放穩崗補貼5712萬元,惠及企業13048家。 “補”,深入開展“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”“一次性擴崗補助”和企業職工技能培訓補貼。截至12月20日,發放一次性留工培訓補助487萬元,惠及企業1869家;發放一次性擴崗補助118.50萬元,惠及企業380家;發放企業職工技能補貼2490萬元,惠及企業92家。 “提”,提高失業保險金標準。8月開始,我市失業保險金從1656元提高到1863元,截至12月20日,發放失業保險金61319人次、10714萬元。 “擴”,繼續實施失業保險保障階段性擴圍政策。向不符合失業金申領條件的失業人員發放失業補助金,截至12月20日,發放失業補助金9653人次、489.79萬元。 市人力社保局相關負責人介紹,為進一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,市人力社保局積極轉變服務方式,不斷完善人社惠企政策體系,加強人社惠企政策落實,變“企業找政策”為“政策找企業”,變企業申報為“免申即享”,采用大數據比對將補貼資金直接撥付到企業賬戶,最大化發揮各項惠企紓困政策效應,充分發揮兜底保障功能,進一步發揮失業保險保障基本民生、促進經濟發展的積極作用。 |
||||